`
layer190
  • 浏览: 760 次
最近访客 更多访客>>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计算机网络概述

阅读更多

0. 所用教材: Andrew S. Tanenbaum的《计算机网络》第四版。上海精品课程。

1,参考教材:

1.1 Andrew S. Tanenbaum的《计算机网络》第三版。 三版有而四版无的内容。如:令牌网。

1.2 高传善的《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》。 

1.3 William Stalling的《数据与计算机通信》

1.4 Doubt E. Comer的《计算机与因特网》, 偏重于Internet。 

2, 网络方面的杂志: 

2.1 Internet computing。

2.2 Geek. 

3, 第一章:概要。 

3.1 计算机网络组成与分类。

a,计算机与网络的结合。

计算机一出现它本身内部就是一个网络。五大部分之间的通信。

大机本身就是一个小网络。带着终端时, 前端处理机。

现代, 是N多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。

C/S计算机模型。 用户的输入与输出交给C, 从而提高S的整体性能。

与分布式系统的区分:

计算机网络:请求方式。独立不从属。信息是一小段小段地传输。 自主、互联。 通信子网(路由器互联起来的网络)

分布式系统:对外是虚拟的整体。是一个小组。虚拟的分布式操作系统。

 

b,分类: 企业网,公共网。

企业网: 资源共享。高可靠性(备份), 节约经费(不必为每一机器上安装所有的软件), 减少不一致性。 统一管理、统一访问。以太网,主交换机。 

公网: 防火墙,不想让外人看到的内容,放到防火墙里面。内网与外网之间隔着防火墙。 信息是否允许通过。

c, 一般的分类: 局域网、广域网、ATM网络、IP网络。几方面来分:

技术(信息是怎么传递的):广播式(小规模)和点到点的网络。

规模(讲的最多):

局域网(房间、一层、整个大楼、几个大楼、学校或医院)。 LAN,小范围,

总线形(以太网), 争夺信道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式CSMA/CD。 讨论会上情景, 两个人同时讲。随机延迟一段时间。

环形(IBM提出的802.5): 令牌的概念。不停地转,只有令牌时才能发言,从而解决信道冲突的问题。比总线形复杂,渐渐淘汰了。

令牌总线: 很早就不用了。

城域网: 连锁超市私有的城域网。

广域网(若干个省市,Chinapak): 不可能用广播式网络, 类似于打电话。中继设备,通信子网(交换技术)和资源子网(主机)。

互联网。 广和互的区分: 传输技术是否一致? ATM, 以太网, Token Ring等网络互联起来。英语的怎么跟法语的交流。

通常由路由器联接的LAN组成。 

子网通常是点到点子网。

传输机理:存储转发。

传输方式:分组交换。

传输介质: 有线网、无线网。

连接方式(拓扑结构):总线(广播式)、星形(ATM最经典的)、环形(Token Ring, 前几年能看到的FttI)、网状。

使用范围: 企业网、公共网。

3.2 计算机网络参考模型。光有硬件是不够, 要想让计算机干活就得有软件指导, 这个软件就是参考模型。ISO/OSI、TCP/IP解决互联

a, ISO/OSI: 很多事情要做。自顶向下逐步分层。七大部分工作. 物理层、数据链路层、网络层、传输层、会话层、表示层、应用层。

物理层: 交际传输。0用什么来表示,持续时间有多长。

与传输媒体的接口, 完成传输媒体上的信号与二进制数据间的转换。

电气特性: 比特持续时间、同步/异步交互。 

插口。

数据链路层: 不安全的,干扰时出错。保证一串数字传递过去是安全正确的。 跟人讲话一样, 有节奏有语气有上下文, 分成一组一组, 帧。 把计算结果也一并传过去。

标志帧:开始与结束。

正确与否: 校验码。如果不正确,重发机制。确认的信息也有可能丢失时,接收方可能收到两个内容同样的帧, 去重功能。

局域网时,信道共享问题解决。也就是MAC层的工作。

网络层: 并不是每两机子都有线,于是需要找到路径。

选择路由:

拥塞控制:

协议转换:可能每一种网络所有协议不同,这时路由器起到了翻译的作用。

分段与重组:火车到汽车的转接,火车上下的人很多, 分到汽车上转走。

计数与收费:

传输层: 区分进程, 端到端的通路。 

会话层: 打好招呼,事先约好。

单向与双向的确认。要不要听对方的?

断掉后续接。

会话编号:

表示层: 听到耳朵了,但是外语。 这时就需要翻译。ASCII, EBCD码。编码不一样, 翻译码。整形数: 两个字节跟四个字节的转换。 后两层关心信息的理解。

应用层: 专业理论知识, 考古、心理。

 

七个层次,七层协议, 对等层协议。 

分层的好处:封装变化。

跟操作本地文件系统类似不关心其低层实现。

传输时封装与拆封过程描述,写信过程: 

要告诉的东西 一定的格式结合(朋友、父母、论文格式不同)(应用层协议), 信封(传输层封装,写给谁,谁发的), 邮局总检分组(上海到北京的平信,火车站与火车站相当于只写主机地址)(网络层封装), 火车(数据连路), 传输(物理层).... 收到后相反过程。

b, TCP/IP: OSI是凭空想出来的,理论方向。 TCP/IP是先做自己的后, 发现问题再解决,草根方向。 解决的是网络互联。

应用层: 

无表示层的原因: PC上大都是ASCII的。放到应用层。

无会话层, 放到传输层。 

传输层:

TCP:可靠。

UDP:不可靠。

互联网层: 本书的核心。 

公共的格式:先定义世界语。 IP协议。 网络层分组格式。 

再无下层的原因, 是个接口,不再关心下一层实现。 

c, 本书的模型, 五层, 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。 


0
0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